官媒释放信心:中国经济向好动力依然充足 有望在三季度反弹 -内参

官媒释放信心:中国经济向好动力依然充足 有望在三季度反弹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 2019-02-14 09:55

农历猪年第一周,官方媒体们纷纷高调发声,力挺国内经济,驳斥悲观论调。

《经济参考报》周四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署名“王静文”的评论文章称,虽然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不少不确定因素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但总体上看,这些因素并不构成意外冲击……新的积极因素正在出现,经济基本面仍有潜力,且政策正在积极做出调整。

文章认为:

随着上述这些效应逐渐释放,经济有望在三季度迎来反弹,全年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之内。

无独有偶,人民日报也在同一日刊文称,要全面地辩证地看新一年的经济形势。文章称:

预测和展望2019年经济形势的学术活动很多,大家的共识是,2019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2019年的中国经济会遇到一些困难,但经济向好的动力依然充足。

文章最后总结称: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引导经济参与者形成坚定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在这方面拥有比西方国家更大的优势。

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

对于过去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参考报》认为,中国GDP增速符合经济规律。

首先,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逐年提高,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通常低于第二产业。其次,始于2016年中的全球复苏共振已接近尾声,而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尚未全部显现。

文章坦承,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大攻坚战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往常用的政策手段,如加大基建投资力度、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等,都受到非常大的掣肘。

随后这篇评论文章笔锋一转,称目前都有不少积极因素正在出现,中国经济仍具备较强韧性:

首先,外部环境并未完全恶化。美国经济已经显现出越来越多的见顶回落迹象,美联储本轮加息已临近尾声,甚至有转向降息的可能,美元和美债利率对新兴经济体的“双收紧”效应消退,资金正重新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回流。对中国而言,一方面,随着美联储加息结束,人民币逐渐企稳,货币宽松的空间正在打开;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回暖,将有助于对冲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回落。

其次,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稳健。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的规模、深度、韧性都已今非昔比。其一,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人均GDP接近一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已经超过4亿人,这是我们应对外部形势变化的最大底气;其二,我国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断提升,新旧动力逐渐接续;其三,我国拥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工程师红利正在替代劳动力红利;其四,我国还有巨大的有效投资空间,新型基建、民生领域、环保领域等仍然具备诸多投资机遇。

最后,政策逆周期调节逐渐加码。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显加大了稳增长的政策权重,各项逆周期调节措施已相继到位。比如,财政政策方面,中央已提前下达超过1.8万亿元的转移支付资金额度和1.39万亿元地方债新增额度,较往年大幅提前,预计两会上通过的赤字率目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都会上调。

文章称,包括抢跑效应消退之后出口会回落到何种程度、房地产投资端和销售端都有可能继续放缓等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已进入政策视野,并不构成意外冲击。

总的来说,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困难挑战更多,下行压力加大,但也要看到新的积极因素正在出现,经济基本面仍有潜力,政策正在积极做出调整。随着这些效应逐渐释放,中国经济有望在三季度迎来反弹,全年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之内。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向好动力依然充足

署名为“人民日报社研究员宋光茂”的评论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文章认为,新经济将萌生出牛犊般的成长活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性产品、以5G为代表的创新性互联网技术、以新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产业构成了我国现阶段新经济的基本框架。可以预见,新产品、新技术在新的一年里会加速向产业化延展,释放出日益强劲的带动力。创新性产品和创新性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再大的经济体也能被它们撬动起来。”

文章称,宏观经济政策将发挥出稳增长力度。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为有效,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大力度地助力实体经济。其次,鼓励投资的政策有望在新的一年里产生新效应。

文章还称,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也是一个利好,有利于广大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提升效益。“历史上,石油等能源价格的下跌往往伴随着后续的经济较快增长,而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往往会引发经济困难,1973年石油价格飙涨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就是例证。”

最后,“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具有较大弹性。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外贸出口下降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关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这一点,人民日报文章称,“我国有不同于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特殊情况”:

一是很多进城农民工在农村还有宅基地和承包地,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农村进城劳动力回流,即农民工返乡;二是很多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弹性较大,可以接受更低的工资,从而释放出一些劳动力红利。

所以,即使对外经济遇到更严峻的情况,对加工贸易和加工制造业的冲击也不会像一些学者分析的那么严重。


精品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