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新一轮关税博弈中,科研试剂市场首当其冲。财政部4日发布的《对美加征关税公告》尚未正式生效,两大国际试剂巨头赛默飞(Thermo Fisher)与默克(Merck)已悄然关闭中国区线上采购系统——前者产品价格全面清空,后者系统显示"维护中"。这场名为"对等反制"的贸易交锋,正意外催生“过剩”美国化学产品化工市场的畸形狂欢。
近日国内屯了美国货的“二道贩子”,手中握着的产能剩余导致可能变成死库存的产品,在现在又成了赶紧备货来降低成本的香饽饽,有种待价而沽的感觉;
"灰色库存"一夜翻红
据中科院旗下喀斯玛平台数据显示,中国高端生物试剂市场近80%依赖进口,其中美资品牌占比超六成。关税加征消息传出后,手握囤货的中间商迅速活跃于各大采购群。"去年滞销的赛默飞抗体,现在报价比官网高30%还抢手",某生物公司采购负责人透露。这种"现货溢价、期货悬空"的局面,暴露出国内科研供应链的脆弱性。
替代困局与闭店玄机
尽管国产试剂厂商近期频繁宣传"自主替代",但行业人士指出,关键原料仍存代际差距。国内很多化学产品的品质仍与国际化学产品有很大的差异,产品批次稳定性仍需要提升。外企选择"技术性闭店"——既规避关税冲击,又为后续定价策略留出缓冲期。
“国产替代”品牌,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替代”?
也许,高校科研研究上,某些产品可以替代,也许,工业上也有一些进口原料已经被替代。但是,那些已经进入生产应用的原料性产品的替代缺考验着市场?国产替代产品在产品性能、品质的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附: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要点
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保税及减免税政策不变,新增关税不予减免
过渡期内(4月10日-5月13日)到港货物可享豁免